跳出疼痛循環的整體思維

疼痛的起因

疼痛是身體-我們最親密的朋友所傳遞的訊號

身體是與我們最親密的朋友,他是我們在地球上立足的載體,從出生至今無時不刻陪伴著我們,穿越各種困境、任勞任怨;不管我們如何使用、損耗,都竭盡所能的以自身的自癒能力,自發地療癒、修復受損的部位;但隨著長期與過度不當的使用身體,致使許多的情緒被壓抑、忽略,這些壓力就像是毒藥積累在身體內,造成各種內在情緒的衝突、混亂。當信念、情緒處在不和諧的狀態時,也阻擋了身體自我修復的功能,漸漸地形成了疼痛與疾病,開始傳遞疼痛的信號,告訴我們也就是身體的主人,轉換、改變的時候到了,防止因為待在不和諧的狀態而受到更多的傷害。

身體不只是身體,更是靈魂溝通物質世界的管道

在許多的教導裡,都提醒著善待身體、傾聽身體的呢喃,這是因為身體不僅是身體,更是靈魂溝通物質世界的管道,身體無聲的訴說就像是一面鏡子,映照出內在的情緒、信念與慣性,幫助我們透過這面鏡子加以修改、調整內心,學會與身體、情緒共處的方式。當身體反應出疼痛的徵兆時,要記得遇到這件事,不是覺得好倒楣、好衰,這件事情的發生與好壞無關,只是反映內在的狀態;與其擔憂、害怕、對抗、忍受,更需要做的是傾聽身體的需要,善待身體。

疼痛的整體觀思維

除了先天性痛覺缺失症(CIP)外,每個人都有背痛或肩頸痛的經驗。小時候,背包太重的時候會背痛、工作姿勢不良造成的疼痛、提重物時不小心閃到腰的疼痛…。

要擺脫疼痛:首先要「先確認症狀的成因」,如果無法確認症狀的原因,只是尋求緩解,經常造成無效或失敗的結果。一個人步履蹣跚,有可能是因為車禍傷害,有可能是關節炎,也可能是中風造成的。整復推拿師不診斷疾病,也不治療疾病,但要曉得發生的原因,才有調理、改善的方向。

一種疼痛、不同來源

神經性疼痛

以背痛來說,要先確認是肌肉骨骼的痛,還是神經性的痛。如果同時腿部麻痺、無力或會痛,那背痛比較可能是神經性的,這通常是因為延伸到下背部脊椎末端的神經纖維,受到壓迫或刺激導致。

麻痺是指某個部位無法感受到壓力或粗糙等感覺,或者針刺般的疼痛感、冷熱感這類,沒有外在因素造成的「感覺異常」,它們形成的原因幾乎都是神經性的。

絕大部分背部的神經痛,又和坐骨神經有關,但其實坐骨神經並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種症狀。坐骨神經痛經常是脊椎當中的椎間盤突出引起的,壓迫神經造成神經纖維發炎;脊椎滑脫則是引起坐骨神經痛的另一常見原因。

肌肉骨骼性疼痛

背痛也可能是背部肌肉的問題或脊椎骨的錯位問題。大部分的肌肉骨骼性疼痛會在幾週後自動消失,有時可能會感覺情況改善,但輕微的疼痛感還是偶爾會出現。

當背部肌肉、骨骼失去協調或平衡時,就會出現各種原因的背痛,甚至演變成慢性疼痛。不良的身體習慣、姿勢、重複性運動、生活的壓力或情緒都可能引起背痛。有些人會因為疼痛改變坐姿或睡眠方式,來減輕某個部位的疼痛,卻有可能導致另一部位更加疼痛或不舒服。

肌肉的拉傷、痙攣是兩種最常見的背痛種類,大多是因為錯誤的姿勢提重物、身體反覆的彎曲伸直、從事力度較強的活動,或從靜止狀態突然移動造成。當肌力超過負荷的極限,就會拉傷、發炎,引起肌肉或筋膜的收縮。

拉傷和扭傷不同,扭傷和連結骨頭與骨頭之間的韌帶有關。韌帶過度伸展或被撕裂,關節會變得不穩定,而產生疼痛感。如果是脊椎之間,就可能壓迫到神經,造成坐骨神經痛。而拉傷指的是肌肉、肌腱受傷害,肌腱連結到肌肉和骨骼,過度伸展這類組織可能造成脊椎不穩定的傷害。

所以,面對疼痛不是只是伸展,透過手法的舒緩放鬆或刺激復原,或鬆動組織也很重要。另外,提升肌力、核心的力量也很重要,提升肌肉的肌耐力、肌肉爆發力,可以最大幅度的減少傷害。

心因性疼痛

有許多人表面上是姿勢不良造成的疼痛,但背後的原因是和情緒或壓力有關。情緒會儲存在身體內的各個部位,可以回憶一下,當你難過時哪個部位有反應?當緊張時哪個地方最不舒服?當爆怒時哪個地方最讓你難受?

疼痛的評估上,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的處理是完全不同的。但在醫學上,醫師經常就是給止痛藥、肌肉鬆弛劑。急性疼痛使用止痛藥效果比較好,慢性的效果就不佳。

找到疼痛或不舒服的部位、何種形式的疼痛、疼痛持續多長的時間?這些都是身體提供的表面訊息。

接著,如果可以逐步探討疼痛背後的壓力、情緒,是來自關係、財務或其它部分?這部分透過芳香療法或花精療法能夠更快速、有效的處理與改善。

情緒是為了被看見、理解,而不是被收藏

疼痛的惡行循環

疼痛循環的過程

當身體受到疼痛影響,沒有被妥善處理,可能產生肌肉防衛或代償。例如A肌肉與B肌肉在身體動作上需要相互配合,當A部位受傷,為了維持運作,B部位會用其它方式來確保運作或保護身體,若A恢復後應消失,但也可能B一直不正常介入。在這種情下,會造成周遭的肌肉、肌腱或韌帶,跟著產生疲勞、緊繃。接著,筋膜緊縮、痙攣、發炎產生,並使活動度受限。

長期的活動度受限,會造成某些部位肌肉無力,長久下來失去正常功能。連帶影響情緒,變得受挫折、無助、易怒,生活的品質也會大受影響。

疼痛循環形成激痛點

當急性受傷或者姿勢不良,造成肌肉無法放鬆,促使肌肉微循環變差、乳酸無法代謝,形成惡性循環產生激痛點。

有些人感覺背部或某些地方劇烈疼痛,但骨骼、神經卻沒什麼問題,這讓很多醫師很納悶。後來長期研究發現,有某些疼痛的根源,稱為激痛點(Trigger Point),任何肌肉不當使用、外力傷害,都會觸發激痛點的纖維發炎,引起緊繃、腫脹,形成可觸摸到的緊帶(Taut Band),類似沾黏的現象。一般按摩推拿師會說這是「氣結」,按一按就好。但過幾天,身體的疼痛又出現。若有這現象,表示激痛點沒處理好。按壓這些激痛點,會有酸、麻、緊、脹、痛的現象,而且疼痛還會擴散到其它地方,造成疼痛轉移。

筋膜太緊、發炎,也會纏繞神經、血管,導致神經性疼痛或組織缺血缺氧,導致筋膜發炎。不論是結構性的姿勢不良、運動傷害、外傷或睡眠障礙、營養失調、免疫疾病造成的疼痛,或壓力、憂鬱、焦慮引起的筋膜疼痛,透過激痛點的處理、筋膜的鬆動、肌力和伸展的強化,三者同時進行,可以打破疼痛的循環。

遇到疼痛時,你會如何選擇?

很多時候,在身體發出疼痛的徵兆時,第一個想法往往不是檢視自己內在情緒、信念的狀態,而是找身體工作者按摩、推拿改善,或著是是找醫生處理;當醫療檢測不出問題,轉而尋求更多的自然療法,熱敷、電療、遠紅外線等種種輔助療癒工具解決,直到發現效果有限,才開始願意檢視內心的變化,對自己的生命負起責任,開始管理情緒與信念。

當你遇到疼痛的癥狀時,你會選擇如何應對呢?除了尋求他人協助,別忘記檢視自己肢體狀態背後的訊息。

在梵宇療癒學院,我們還會使用花精作為轉化內在信念的輔助工具,並搭配能量療癒、芳香療法,除了協助看見隱藏在潛意識深處的信念,更以能量、精油療癒疼痛部位,帶來舒緩與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