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大方廣佛華嚴經
還在爭論唯心、唯物主義嗎?唯心主義、唯物主義在近代西洋哲學中是對立存在的。事實上,「物裏有識、識中有物」物質與心識形塑了今日的世界,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本是一動態的平衡觀。
江本勝 博士與Dean Radin博士在雙盲的實驗底下證實了這一點。1994年起, 江本勝 以高速的設影設備觀察水結晶,發現水(物質)在貼上不同的文字:愛、感恩、謝謝、和平等貼在水杯上,不論是什麼文字,貼在水杯上在攝氏-5度結成雪花後,放在顯微鏡底下都非常的美麗。同樣的,若是戰爭、厭惡、混蛋等文字,水的結晶變得非常的醜陋、渙散。水是物質卻有在每一個起心動念當中隨識所變的能力。一切法從心想生,念念成形、形皆有識。
宇宙森羅萬象皆是心性變現,一切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萬花筒的內部構造很簡單,三片玻璃鏡子形成三菱鏡再放入不同顏色的碎紙花。靜止的時後不變,但當我們轉動時,就產生了千變萬化的圖樣,且沒有一個實相相同。我們的任何起心動念就如同萬花筒般,一念起、生二相;二相起、生萬物。
無常即是每一個剎那的變化,佛法中提到心現識變亦是如此,我們每一個人所看到的世界皆由自己的心所現而創造自己的實相。電影、電視最重要的原理就是利用「視覺暫留」的原理,達到每秒中均速播放連續的24格畫面,每張底片放映的存在時間只有1/24秒而已。靜態的畫面因為視覺暫留在視網膜上而造成連續的視覺印象,逼真的視覺效果使我們感到現象的真實存在,隨情節產生了喜怒憂思悲恐驚等情緒。
起心動念有幾多念、幾多識?舉手彈指之頃,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識。意識在每秒鐘有數千數百萬位元的訊息自感官流入,但我們大腦一次最多卻只能處理四十位元,其他的數千數百萬位元都被壓縮至無意識的底層去了。這一些意識聚合而成外在的形,只要有物質存在,每一物質皆有心識的存在。
如此微細、快速的意識在每一個轉瞬之間發生,我們根本無法覺察到任何時刻發生的所有事物,當我們意識到時,心識早已經歷無數的變化了。
宇宙的全像性(holography)
在三維度的空間裡,世界是立體的,過去的立體照片就是利用眼睛與物體相對位置的改變來看到物體的不同面貌,產生立體感。然而,雷射全像技術卻能將物體所傳遞的訊息記錄、重構,而能夠記錄警物光波的全部信息。也因為如此,無論全像片分割成再小張,都可以完整地再現原來的影像,而非用正片、負片去重疊影像。
這是由於宇宙當中再小的物質都含藏著全部的資訊,當我們以肉眼往窗外看去,再小的孔都可以看見屋外的景象。世界的每一個局部都包含整個宇宙的真理。一微塵、一世界,實相沒有大小、沒有先後、沒有遠近,每一個碎片皆為宇宙的顯化。
何其自性、本自具足,如同萬花筒般所有的圖案在轉動後自然顯現。我們的細胞、組織、器官、感受、情緒、信念無時不刻的再轉變,回到啟程時所說的「宇宙起始於對鏡無物」外境無他、皆是投射,唯有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