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個禮拜,正好我都在處理批判-包括批判他人或批判自己-這個課題,與你們分享。在清理的過程中,我看到許多的幻相,看到我自己與同伴跋山涉水涉入一場戰爭,最後寡不敵眾而死亡。我感覺到我被攻擊了,我感覺到我成為了受害者,這是真實的嗎?這是真相嗎?
當一個人發表了任何的看法或意見時,過去的我總是能夠很快的識別出此人的想法是出於恐懼、害怕、焦慮或否定還是出於愛、平安或肯定,包括老師所講的每一句話,我都能了解背後的情緒或者情緒背後的念頭。無可否認的是,這些判斷的背後有多少是真實的?有多少是出於我過去經驗所投射的呢?
助人者(不論催眠師、諮商師、治療師、靈修團體、宗教團體…),在協助他人的同時,在下指令引導他人的同時,有多少自己的意識、信念、情緒在裡面呢?我們總是急著從外頭尋找真相,當尋找到的真相與我們過去的認知不符合時,我們又去否認那個真相,最後,真相其實只是我們原本所認知的真相而已,認知到的真相真的是真實的真相嗎?我們要如何找到真實的真相呢?
林老師非常的有名氣,而且著作無數,他的著作是他過去催眠了數千個個案所累積的,可以說是符合了費老師所要求的「經驗主義」,透過數千個個案去實證,證得的資訊。在林老師的著作當中提到,水悅星是星際之間少數擁有水資源的星球,因為當時的水悅星人濫用水資源,造成星球無法負荷,整個水悅星都爆炸了,在爆炸以後有95%以上的地球人類都來自水悅星球。這些水悅星人成為亞特蘭提斯人經歷洪水、經歷亞特蘭提斯大地的下沉,直到今天…。我想表達的是,如果透過催眠能夠看到潛意識,包括過去所有的記憶,那麼這些催眠所得的資訊中,有多少的真實性?林顯宗老師他自水悅星而來,因此他的個案有95%來自水悅星,或者說有95%的人透過引導,認為自己也來自水悅星。過去2萬5千年前,我從仙女星系的拉提亞星球來到地球,我有許多的記憶、習慣或生活習性都跟當時的仙女星系有密切的關連,我在過去跟水悅星有過接觸,也認識水悅星人,但並不是像林顯宗老師那麼的深刻,是否那個真相又會因此而有所不同?究竟在引導個案進入催眠時,我們要如何找到真實的真相呢?
我們總是以為自己是脆弱的,我們訂下了許許多多的規則來保護自己,做為父母我們會要求子女孝順、做為老師我們又要求學生要尊師重道、做為公司職員我們總是覺得別人很自私、做為用路人我們又要擔心被車撞被搶劫、在各種的關係中我們總是覺得被虧欠…,這些是真的嗎?這真的是真的嗎?我們有沒有思考過到底是為什麼子女不孝順父母、學生不尊師重道呢?是因為子女或學生覺得理所當然嗎?還是因為沒有孝順、聽從的理由呢?
我所認為的真相是圓滿的真相,是憶起那個原本具足的自性,這個真相是向內探求而不是向外尋找的,真相不是經由實證證得的,是我們原本就知悉的。而真相就在識別當中,識別是一種洞悉或洞察的能力。是瞭解事物卻不做評斷或批判的能力,也是與較高自我融合的思想與行為的能力。
所有攻擊他人的念頭,都是在否定自己原本是百害不侵的。我們不可能一方面認為自己「百害不侵」另一方面又「攻擊他人」;如同我們不可能一方面要人聽從自己的想法、意見,另方面尊重、包容他人的意見,這是兩個相反且不相容的概念。許多人總是試圖去糾正、指正他人的錯誤。但是,即使我們認定自己是在為對方提供合理的建議與批評,實際上我們已經是在攻擊對方—通過證明對方的錯誤和自己的正確,我們完成了對他人的攻擊。究竟,我們是在教會對方去愛,還是在攻擊對方?如果他人沒有按照我們所期望的那樣改變,我們很可能就認定對方會有所內疚,進而強化了我們自身的內疚感。然而,內心的寧靜並非來自於改變他人的努力,而是來自於對他人的接納。真正的接納從不包含任何要求與期待。
我們確實有權利選擇體驗寧靜或是選擇體驗不安,而這種選擇永遠會在「接受事實」或「接受幻覺」二者間進行。而我們所有人內在的真實都只有一個,那就是愛。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只有兩種情感:愛和恐懼。而愛是我們的天性;後者則是我們的大腦製造出來的。愛讓我們了解真相是百害不侵的;恐懼讓我們的自我攻擊他人、批判他人。藉由批判他人的是非、對錯,來證明我們是對的、是較優越的,我們一面要求孩子要孝順,另一面要求學生尊師重道,因為我們害怕失去控制,我們恐懼失控所造成的後果無法承受,而真相是我們每個人是百害不侵的,只有愛是真實的。任何的恐懼、不安、控制,都只是呼求更多、更多的愛,「沒有界線的存在,有的只是信念」,當我收回對他人的投射,收回那些控制、恐懼,用愛的角度去看待世界,世界變得真實,內心的寧靜成為我們唯一目標,而寬恕成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的唯一途徑,寬恕是恐懼通往愛的橋樑。面對那些恐懼-不安、害怕、失控、焦慮、憤怒的時候,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原諒自己、寬恕自己,收回投射。寬恕從來都不是原諒別人,感受內心的寧靜,是不需要其他人為我們做任何改變的。寬恕就是收回對他人的投射-原諒自己。
通過寬恕,我們試著不再批判他人;每個人,包括我們自己都是無辜的。當我們停止用過去的經歷、創傷來判斷未來,停止將過去投射到將來,而只生活在「當下」的時候,我們就能夠驅散所有恐懼。如此,學會聆聽與接受來自我們內心的、直覺的聲音,讓內在的聲音成為瞭解生活的嚮導。
最後,我想和大家分享幾個問題,我是選擇感受內心的寧靜,還是內心的紛擾?我是選擇體驗愛,還是恐懼?我是該選擇做一個愛的給予者,還是一個愛的索取者?我是該選擇做一個愛的發現者,還是一個挑錯者?
祝福各位。
宇杰 2012.03.24